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出土的锈蚀印章进行工业CT无损检测
在汉代,大连是一个人口稠密、文化发达、经济繁荣的地区。在大连市甘井子区的营城子街道,有一条绵延近10公里的庞大汉墓群,称为营城子汉墓群。
营城子汉墓考古发掘耗时一年多,共出土文物2000多件。其中,位于76号墓的一件金质“十龙带扣”震惊了整个考古界。
所谓“带扣”,就是古人腰带上的锁扣,相当于现代人使用的“皮带头”。
据描述,这条10余平方厘米的带扣全部由纯金打造,正面精细地雕刻着10条栩栩如生的金龙。
不难推断,物件的主人在当时具有相当高的身份和地位。但遗憾的是,由于年代久远,兽钮铜印的印面和印纽锈蚀严重,此前经过多次检测未得出结果,金带扣的主人是未解之谜。
7月15日,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、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,对出土的锈蚀印章进行工业CT无损检测,揭开了墓主人神秘的面纱。
研究采用高能所自主研发的450kV工业CT对印章整体进行扫描和三维重建,被锈蚀层遮挡的印面信息呈现在4个断层上,经多方辨认考证,初步认为印文是阴文“邵党私印”,印章的兽纽经过三维成像,初步认为或是“辟邪”。